从昔日的涝洼地,到如今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在十余年里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长为全国同类园区20强。
一座工业新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高端化工项目云集于此,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化工装置高耸林立,公共管廊纵横交织……现代化产业园区向人们展示着活力与潜力。
(资料图片)
涅槃:荒原崛起新城
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鲁西南县城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从无人问津到朝气蓬勃,这片位于金乡北部地区的空旷原野缘何快速崛起?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8年,济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整合全市化工企业,实施退城进园项目。无疑,这一发展思路的确定为金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最新的曙光。
为承接济矿民生煤化有限公司退城进园落地,金乡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园区筹备暨民生煤化推进领导小组,为园区的成立谱写了序曲。2009年5月,园区举行揭牌仪式,济宁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一座化工园区在这片荒地破土动工,荒原起新城。
摆脱了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发展现状,园区发展初有起色。得益于科学超前的规划和“五个一体化”的先进理念,园区集中建设路桥、管廊、管网、防洪、电力、供水、热力、燃气等基础配套工程。
2017年,园区更名为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开发区,获批“中国化工新材料(济宁)产业基地”。2018年,园区通过了首批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环保型、创新型企业落地园区。
经过十余年建设,如今的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地下管网、地上管廊、人工湿地、防洪排涝、管道燃气、热电联供、码头物流、综合服务区等陆续投用,完成了“两横两纵”的主干路网、“七横十二纵”的次干路网系统、公共管廊一期二期以及智慧园区建设。
在要素保障上,园区先后组建了码头公司、热力公司、燃气公司、公用事业服务公司,整合园区供热、供气、物流等资源要素,实行统一供给,确保安全底线更牢、服务质量更优、运营成本更低。目前,园区已成为江北配套最全、标准最高、要素成本最低、专业化程度最强的新材料园区。
蓄力发展之下,今天的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已经崛起成为一片规划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园区。吸引凯赛生物、黑猫炭黑、汇能新材料等一批行业龙头项目入驻,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煤基新材料为基础,以生物基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为主体的四个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崛起:加速提档升级
一座璀璨的工业新城在齐鲁大地快速崛起,一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正不断向外释放吸引力……
作为区域增长极和创新集聚高地,顶层设计对于园区的开发建设至关重要。得益于顶层设计的超前布局,园区形成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铸就金乡新材料产业发展提速增效的强引擎。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是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展的格局所在。
园区成立之初就邀请国内先进的上海化工区专家对配套项目进行高标准规划和高质量建设,采用“三级专家评审”高要求筛选入园企业。借鉴世界级化工区先进经验,园区还先后编制了20个专项规划,均已通过专家论证和有关部门批复。
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和高端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围绕打造“高端材料、国际一流、千亿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立足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聚集先进高分子材料、氟硅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新材料、纳米新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企业,逐步形成全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地。
除了“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和国际化视野,园区还通过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放大吸附效应,加快产业链集聚,形成以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姜开忠介绍,园区一直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用户的主体,补链强链精准招商,产业园已经形成氟硅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聚焦质量与效益,加快转型升级。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在“链”上发力,引进新变量,培植新动能。已初步形成四大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的态势,培育了凯赛生物、衡兴新材料、如鲲新材料、键邦新材料等一批新材料领军企业。园区企业市场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支柱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定价权和话语权。
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离不开前沿技术的支撑,在这一方面,园区聚焦“双招双引”聘请发展顾问,成立生物基新材料研究所、氟硅新材料研究所、石墨烯新材料研究所、电子化学品研究所,为园区建设发展把脉定向。
作为山东省发展高端新材料产业的综合型龙头园区,十余年来,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共招引项目近800个,经三级专家评审,批准落地69家,总投资超过750亿元,其中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7家、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占比80%。
可见,工业园区建设与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也让金乡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的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脉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新材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蓝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等也为化工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从无人问津的荒地到塔罐林立的园区,新材料产业拓展升级的进程中,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契合了时代主旋律,以最大限度凝智聚力,实实在在谋发展。
如今,新材料产业站在“风口”,园区也已进入蓄势腾飞的新征程。亮眼成绩之下,这是金乡大发展、大建设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
响应数实融合发展要求,探索赋能产业发展的路径,提升园区发展质量,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驶入智慧园区发展的“快车道”。
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依托园区智慧园区监管平台,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打造智慧园区和智慧工厂一体化智慧管理体系。目前,园区已有38家企业接入该平台,实施监测园区企业重大危险源、危化品、大气环境、能源消耗等,通过及时预警,作出应急预案。
在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园区的凯赛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实现了金乡县“国家级绿色工厂”零的突破。
事实上,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园区早有布局。近年来,济宁新材料园区强化政策引领,大力实施绿色制造企业培育工程,持续加大产业绿色改造力度,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坚持专家评审机制,严把项目入园关,园区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快发展新型绿色产业,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推进绿色制造示范试点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园区在行业高地攻城拔寨的背后,是与国际接轨的前沿视野和超前布局,是在“链”上发力的精准把脉定向,是智慧化综合运营的精细管理,是一流的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为鲜明,发展后劲也就更足。近年来,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相继被国家和省政府命名为“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山东省石墨烯产业化示范基地”,连续五年承办全国新材料会议,连续九年被评为“中国化工园区20强”,是中石化联合会园区委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八大示范区之一,成为国家绿色园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试点示范区。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再提速、再发力,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新变量、新模式。这样的势头让外界对这匹“黑马”的未来,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凤凰网山东 能子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