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续航问题能解决了?ChatGPT终于上车?坐车看显示屏不再晕车?激光雷达可以无缝装进车里?
文丨智驾网 黄华丹
除了多款新车亮相,上海车展更大的看点是产业链上下游多项黑科技的发布,定义了未来汽车的走向。
(资料图)
从电动化到智能化,车辆的性能和架构都在不断进化。我们将车展最新的技术进行了简单汇总:
1. 宁德时代最新发布的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电动车续航将轻松突破1200公里。欣旺达发布“闪充电池”,续航可大道1000公里,10分钟从20%充至80%。
2. 车辆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向中央计算架构进化。芯驰科技发布第二代中央计算架构SCCA2.0,推进域控制器融合。福瑞泰克同样在车展发布中央计算平台解决方案。
3. GPT大模型开始上车。斑马智行宣布阿里大模型通义千问上车,首搭智己。商汤科技同样在车展发布“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为座舱提供更智能化的交互体验。此前,百度文心一言也已宣布将在长安逸达上率先落地。
4. 车载光场屏,多种AR-HUD与创新交互式车灯发布。华为光场屏可实现等效3米远的观看体验,缓解视疲劳,同时可防晕车。马瑞利、锐思华创等发布创新AR-HUD产品。
5. 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即将落地。余承东宣布今年三季度将实现15座城市落地无高精地图的城市NOA方案,小鹏也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无图城市开放部分功能。
6. 禾赛在车展前发布最新超薄主激光雷达ET25,并展示了其装入座舱的方案,实现激光雷达一大跨越。亮道则与Aeva达成战略合作,将其FMCW激光雷达引入国内。北醒科技则发布激光雷达平台,为行业赋能。
7. 域控制器进一步发展,行泊一体,舱泊一体,舱驾一体等成为主流智驾方案,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发布集成式域控制器,图森未来发布域控集中式大感知盒子,大陆则首次展出跨域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
车展发布的新技术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向中央计算发展,带来的好处是算力可按需分配,可拓展,硬件可插拔,软硬件均可OTA,方便汽车的功能边界不断拓展。
大模型上车使得车辆更懂人的需求,而车载屏、交互式车灯的进化同样也将使车辆变得更具人情味。
在智能驾驶方面,在保证性能与安全的前提下,控制成本下降,同时使整套系统更加轻量化也将是近期的主流趋势。
而电池技术的突破显然将大大缓解续航焦虑。一方面是电池容量增大,续航里程增加,超快充技术的发展则使补能更加便捷。
以下,我们具体来看各项技术。
高能量密度电池
宁德时代在4月19日在上海车展发布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足以实现飞机的电动化。而目前主流的纯电动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20-180Wh/kg之间。当前主流电动汽车如果换用凝聚态电池,将轻松实现1200公里的续航。
宁德时代对这款电池的技术解释是其针对超高比能化学材料的电化学反应变化,采用了高动力仿生凝聚态电解质,构建微米级别自适应网状结构,调节链间相互作用力,在增强微观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可提高电池动力学性能,提升锂离子运输效率。
更重要的是,凝聚态电池还聚合了包括超高比能正极、新型负极、隔离膜、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使之既具有优秀的充放电性能,又具备高安全性能。
同时,宁德时代还表示将推出凝聚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版本,可在今年内具备量产能力。
欣旺达则在车展发布“闪充电池”,据称,该款动力电池具有超快充、欣安全、特耐用等特点,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10分钟可从20%充至80% SOC,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后续,欣旺达动力也将持续投入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的电芯及电池模组,研发规划能量密度覆盖280Wh/kg至350Wh/kg,实现10/15/20/30分钟快充各种应用场景,并轻松满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市场需求。
中央计算架构与域控制器
电子电气架构的进化过程是从分布式架构向域控制器架构发展,并最终进化为中央计算架构进化。在中央架构下,算力逐渐向中央集中,最终形成1个中央计算平台+N个区域控制器的终极布局。其优势是算力可按需分配,可拓展,硬件可插拔,软硬件均可OTA,方便汽车的功能边界不断拓展。
作为底层芯片供应商,芯驰科技在本次车展上不仅发布了全场景座舱芯片X9SP和可支持行泊一体的智能驾驶处理芯片V9P,同时还发布了第二代中央计算架构SCCA2.0。
通常主机厂和Tier 1会发布中央计算架构,如上汽、吉利、小鹏等主机厂,以及安波福、博世、德赛西威等中外Tier 1均有发布中央计算机构。车展上福瑞泰克也发布了其中央计算平台。
芯驰联合创始人仇雨菁认为,芯片的能力在架构里非常重要,车未来的架构变成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芯片的能力,如果没有芯片的能力,设计出来的架构实现不了。芯驰作为芯片厂商,从做芯片开始,就需要和主机厂有充分的讨论,了解主机厂架构未来的要求,这样才能在芯片初期产品规划的时候做对。
SCCA2.0包括一个高性能中央计算单元,采用X9、V9处理器作为开放式计算核心,并集成G9和E3用于高可靠运算;一个高可靠智能车控单元,采用G9处理器和E3 MCU构成的高性能智能车控单元(Vehicle HPC)作为底盘域+动力域的集成控制器;以及4个区域控制器,以高性能高可靠的E3多核MCU为核心,实现在车内四个物理区域内的数据交互和各项控制功能。
中央计算是电子电气架构进化的下一步,而目前,域控制器是更加普遍的形式。
大陆在车展上首次展出跨域车辆控制高性能计算单元,在原有的车身控制域基础上,集成了车辆动态控制功能,并可在增加视觉处理芯片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比如巡航、泊车等。
图森未来则在车展期间发布了域控集中式大感知盒子,该套件整合了图森自研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集中式4D radar解决方案、集中式RTK-GNSS/INS定位模块和感知与定位融合算法,支持接入OEM客户自研的规划和控制模块,实现感知方案总包、灵活度更高的自动驾驶功能开发模式。
“TS-Box”基于严苛的商用车运营工况进行设计,能够兼容支持商用车和乘用车场景,还能通过推送升级包的形式实现感知模型的优化升级,为OEM客户提供低成本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此外,如魔视智能、佑驾创新(Minieye)、宏景智驾等自动驾驶公司也均有展出域控制器产品。而行泊一体、舱泊一体、舱驾一体等融合方案则可有效降低成本,并提升芯片、传感器等硬件的利用率。
GPT大模型上车
除了展示其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能力,商汤科技在车展上也展示了其全新推出的“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SenseNova拥有语言大模型以及数字人等多种生成式AI能力,可为车舱提供更智能和人性化的多模态人车交互体验。
斑马智行CEO张春晖则在阿里巴巴新能源汽车发布会上表示,AliOS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已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测试,斑马智行第三代汽车AI能力体系Banma Co-Pilot也已亮相,相关技术会率先在智己汽车上落地。
此前,百度文心一言也已宣布将在长安逸达上首发。
大模型将为新汽车带来交互智能与服务智能的变革,带来包括与情感化的数字人交互、开放而丰富的服务生态、智能生成内容与表现形式等在内的全新体验。
而毫末在车展前发布的DriveGPT则是一种自动驾驶算法,可通过训练生成算法模型,提升自动驾驶能力。
车载屏与灯组的进化
华为在车展前的智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展示了三项屏幕与车灯相关的产品。
据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介绍,HUAWEIxScene光场屏采用独创的光学引擎技术,可在等效视距3米远处形成相当于40英寸大画幅的虚像。打造出大画幅、景深感、低晕动、眼放松的体验,提升车内视觉感知。
经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测试,较传统液晶屏比,光场屏可实现动用睫状肌调节能力降低96%,有效缓解视疲劳。同时,经SGS与中国标准研究所的验证与测试,华为光场屏荣获全球唯一的车载显示低晕动金标,针对车内观影晕动症,较液晶屏降低35%,较VR眼镜低90%。对儿童、晕车者友好。
而HUAWEIxHUDAR-HUD则已经在飞凡R7上落地,后续还将在更多车型上实现量产。不同于其他AR-HUD的是,HUAWEI xHUD AR-HUD分辨率达到1920*730像素,在7.5米处画幅达到70英寸,10米处更是达到96英寸。包括仪表盘和导航信息等内容均可在AR-HUD上显示,开启智驾模式时,人机交互的许多内容也将直接显示在AR-HUD上,可大大减少驾驶员转移视线的次数,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性。
此外,在HUAWEIxHUDAR-HUD上还可实现倒车影响显示、巨幕观影等体验。余承东表示,华为的AR-HUD将可以实现对仪表屏的完全替代。
HUAWEIxPixel智能车灯解决方案则提供双灯260万像素投影,具备双灯精准融合算法能力,基于百万级像素的精准遮蔽能力,以高精ADB(自适应远光灯)可实现远光常亮不眩目。
具体来说,就是当双车交汇时,自车远光灯可以屏蔽掉对向来车的驾驶区域,确保对向车司机不会因远光灯造成炫目。因此,采用这种方案的车辆可以在夜间保持远光灯的开启,将夜晚的视野范围提升185%。
而光毯设计则能实现车宽示意、盲区交互、照明等功能。例如,两车在盲区交互时,传统的双闪模式一则不够明显,二则很难判断距离,还是很容易导致事故。而开启光毯后,就能非常明确的判断前方有车辆通过,从而提前刹车,避免事故。HUAWEIxPixel智能车灯解决方案也可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如近场迎宾、灯语定制等。
此外,马瑞利、锐思华创等公司也在车展展示了其AR-HUD产品。
马瑞利的AR-HUD名为Diorama信息显示屏。可灵活在左右A柱之间配置大小,在挡风玻璃的底部边缘提供高清、高对比度的显示信息,包括导航、指示器、警告等图像,能确保行车信息的可见性和可读性,让驾驶员轻松识别驾驶盲区中的物体,保障安全驾驶。
同时,马瑞利也展示了地面投影技术,使用车灯彰显个性化,并赋予安全和交互场景更多可能性。马瑞利的智能发光前端照明模块和全彩地面投影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个性化,而且更加智能,是可以编程的360°照明组件,可增强车与车、车与人的交互。
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导航辅助驾驶
最早走上“重感知轻地图”道路的是智行者与毫末智行,发展到今天,为了能更广泛地覆盖多个城市,开发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方案逐渐成了主流。
余承东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表示HUAWEIADS2.0将实现有图无图都能跑。并且计划今年3季度实现无图15城落地,4季度无图45城落地。
此外,小鹏汽车也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无图城市开放部分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百度的智能驾驶辅助方案明确表示将使用高精地图,但采用的是轻地图模式,即减少采集和标注,凭借算法来实现足够的精度。
目前自动驾驶公司和主机厂要摆脱高精地图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政策限制,且高精地图绘制成本高昂,鲜度不够。而百度作为图商,在成本上具备一定的优势,而且,百度表示,使用高精地图不代表不进行感知计算,高精地图是一种使驾驶更加安全的冗余。
而在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上,腾讯推出面向城市级智能驾驶场景的HD Air轻量级高精数据产品,预计2023年底将覆盖50座城市。
HD Air专为城市智能驾驶设计,具有更轻、更快、要素更精细的优势。第一,HD Air形态更轻,聚焦智能驾驶的必要要素,在保障米级精度,满足L2+级自动驾驶需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建图成本,为城市级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提供基础。第二,HD Air更新更快,多种采集更新模式可以保障周级更新。第三,HD Air要素更精细,道路精细化呈现,支持更三维化、逼真化、实时化的地图渲染。
此外,腾讯首创了“一张图”地图生产模式(Uni-map),融合标准地图(SD Map)、辅助驾驶地图(ADAS Map)、高精地图(HD Map)等不同精度等级的地图数据,可以做到数据同源、质量同级。
四维图新也在车展期间发布了服务于智能驾驶的“场景地图”产品。场景地图基于传统导航地图、辅助驾驶地图、高精度地图、停车场地图“四图合一”的OneMap产品打造。
可以看出,在摆脱高精地图的方案之外,使用相对轻量化的地图也是一种趋势。
激光雷达新突破
禾赛在车展前发布了其最新的产品ET25,超薄的机身设计可安装在车内挡风玻璃后。这是激光雷达发展的一大步。而且,ET25虽然做到了25mm的极薄效果,但性能并未受到影响,无挡风玻璃时10%反射率下的测远距离达到250米,即便在挡风玻璃后ET25在10%反射率下的测远距离也能做到225米。
车展期间,亮道智能宣布与FMCW激光雷达公司Aev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前亮道还和Innoviz也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亮道作为Tier1提供整套激光雷达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Aeva和Innoviz则作为Tier2支持亮道。
Aeva是目前FMCW路线激光雷达最受关注的公司,亮道与Aeva达成合作也将为国内主机厂提供另一种不同路线的选择。
北醒光子则在车展上发布其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平台,秉承“感知可持续增强、模块化、成本可控”三大设计理念。平台的底层硬件架构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高精2D扫描系统,905nm阵列收发和自定义SoC。
上海车展的供应链展馆增加到了三个,而其中一大部分已经被智能驾驶相关产业占据。在各大巨头均跨入智能驾驶业务后,智能化下半场即将爆发。
标签: